首届“新时代新风韵”优秀美术作品展新闻发布会 中华文化促进会四届二次主席团会议在深圳召开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年会 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不断优化货源渠道,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 1
  • 2
  • 3
  • 4
 
专题新闻
政策新闻
本会要闻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导航栏目
本会简介
专题新闻
文化项目
会员单位
国际交流
佛教文化
公益活动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 专题新闻 -> 本会要闻
”第七次两岸人文对话“在桂林举行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28 17:29:58
        10月26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主办的“第七次两岸人文对话”在桂林举行,两岸学者围绕“中华文化多元互补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对话。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高占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叶克冬,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钱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晓钦,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咨询委员金坚范,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玉文,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文明,以及来自桂林市文化各界同仁、媒体朋友等300余人出席活动。参与此次对话的嘉宾,大陆方有高占祥、刘梦溪、许纪霖、曹光哲,台湾方有钱复、许倬云、孙震、张光正、薛琦就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中华文化继承发展讨论。



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高占祥




太平洋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钱复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叶克冬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玉文主持开幕式,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主任叶克东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传统和一致认同,在人类已经走向现代化,走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究竟应当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究竟应当怎样使中华文化适应当代中国的发展,并且为人类文化和全球智力提供有益的启示,这是两岸同胞所肩负的共同使命。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晓钦



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玉文


        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文明在致辞中讲到,自2012年以来,以中华文化为主旨的两岸人文对话已经先后在北京、台北、南通、杭州、长沙、宜兰等地举行了6次,今年1月以来,两岸局面出现一些变化,但是这个例行性的对话和学术层面很高的文化交流活动依然如期举行,这充分体现出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意愿和文化责任,也体现出两岸同胞人心所向,民意所归。



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文明


        开幕式后,“2016两岸人文对话”活动正式开始,上半场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主持。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许倬云先生以视频发言的形式,围绕“中国信仰的开展和与融合”做了开题报告。许先生在报告中讲到,中国文化中,儒、道、佛三家信仰系统,由竞争,而互相影响,终于逐渐融合,彼此接近,互补相成,都注重个人的修持,己修然后推己及人,由近而远,安他人,以企及最远大的目标:安天下万民百姓。如此,社会可以不致离散,个人可以不致孤独。现代文明的动力,在于尊重个人,以启动人人的自发性。但目前现代社会之弊病,乃是个人主体性太强,往往自己高于他人。中国文化遗产中,人的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或许可以补救现代文明的缺失之处。



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许倬云视频发言
 
        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随后以陈寅恪对儒释道三家的“判教”为题进行发言。他通过梳理论证陈寅恪对儒、释、道三家的诠解和释证,概括了他对中华传统的儒释道“三教”的态度和立场。刘梦溪强调,没有一种文化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都无法避免与不同的文化发生接触和相互影响。特别像中国这样的具有古老传统的文明体国家,经历了漫长的由传统到现代的过程,其与域外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吸收,是否会导致文化失重,以致入主出奴,失去本来面目而变成“非驴非马之国”,是大可究诘亦大可警惕的课题。陈寅恪对此的态度坚定而明确,即认为一是确然地需要吸收域外的学说与文化,二是又要做到“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刘梦溪发言



中原大学校长张光正


        来自台湾中原大学的张光正校长,以中原大学教育理念出发,围绕“中华文化传承与实践”这一主题,从中华文化的精义,中原大学创校之理念,全人教育在中原,天人物我如何落实,全人关怀,传启中华文化五个方面发表了演讲。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曹光哲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曹光哲总编辑从“区域文化”的角度阐释了中华文化多元互补对人类文化的启示。他在发言中说到,多种区域文化并存的格局,使中华文化有了超稳定的力量。中华文化无与伦比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中华文化有一种超乎寻常的韧性,这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贡献了极其宝贵的智慧。 




台湾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孙震


        “对话”下半场由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执行长刘瑞生主持。台湾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孙震以“中华多远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首先发言,议题涉及:乱世人生的心灵安顿;唐宋儒家复兴,重返主流地位,佛道思想融入生活;朱熹对儒学发展的贡献;并讨论了世界进入现代成长时代儒家思想之使命。

 
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许纪霖


        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许纪霖围绕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的关系展开论说,他发言中强调,中华文化内在于台湾,台湾文化也同样内在于大陆,相互之间都是“内在的他者”,彼此互为形塑,“去中国化”了的台湾文化难以想象,“去台湾化”了的大陆文化也残缺不全。大陆与台湾携手,正在创造中华文化的未来。海峡两岸,同居中华文化的大屋顶之下,共享历史遗留下来的语言、文化、宗教,形塑中华文化的多元前景。政治上两岸分治,但文化上有“一中同表”的可能性空间。台湾与大陆,属于同一个命运共同体,从对抗走向和解,符合两岸的双方利益,也是中华历史的内在逻辑所在。



 
东吴大学教授薛琦


        来自台湾东吴大学的薛琦教授以“亚当斯密与中华文化”为题目做了主旨报告,他从《国富论》的本质与源起,及以自利作为市场驱动力的角度探讨《国富论》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此外,他还从道德情操与中华文化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最后,钱复与高占祥分别做了总结发言。他们共同希望,“两岸人文对话”能够顺应两岸人民的意愿,将此例行性的文化交流持续进行下去,永续友好。当地媒体及东南卫视海峡两岸栏目对此次对话进行报道。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0241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