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时代新风韵”优秀美术作品展新闻发布会 中华文化促进会四届二次主席团会议在深圳召开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年会 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不断优化货源渠道,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 1
  • 2
  • 3
  • 4
 
专题新闻
政策新闻
本会要闻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导航栏目
本会简介
专题新闻
文化项目
会员单位
国际交流
佛教文化
公益活动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 专题新闻 -> 政策新闻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田”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14 14:43:34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对高校来说可是一件大事,小天会陆续推送一些关键词。今天的关键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溯源: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肇始于国家危亡之时,建校之始“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目标,承载了几千年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体现了时人“兴学强国”的价值追求。这也是一系列中国现代大学初创时的共同精神诉求,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表达,是中国大学精神的元始。

  

天大精神

  在加强校史研究,深入挖掘长期办学历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天大品格的精神内涵中逐渐总结出了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为核心,以“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和“兴学强国”的使命为主要内容的天大精神,特别是将“家国情怀”作为人才的培育目标之一。

天大故事

  在加强校史研究,深入挖掘长期办学历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天大品格的精神内涵中逐渐总结出了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为核心,以“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和“兴学强国”的使命为主要内容的天大精神,特别是将“家国情怀”作为人才的培育目标之一。

  

  浸润:以艺术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

  中华民族的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伦理上有大善、艺术上有大美、科学上有大真。而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内容,也是人才成长的必修课。

  

艺术教育纳入人才成长体系

  学校把艺术选修课、艺术实践课纳入课程体系,现已开设选修课22门和实践课30门。根据学生兴趣,天津大学北洋艺术团下设的合唱团、舞蹈团、曲艺话剧社等共9个社团,并在各个学院开设了分团,力争让参加的学生达到最大化。天津大学参加或曾经参加艺术团的人数达到总本科生数的1/3。

  

排演中国气派的作品

  北洋艺术团过去曾经演绎西方的经典作品,但无法充分引起演员、观众的共鸣。学校及时调整,转向挖掘带有深厚中华民族文化特点的作品,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根据《道德经》创作了《三十辐共一毂》,根据《梅花三弄》创作了《三弄》,让学生们增强文化自豪、自信。

高雅艺术惠及更多观众

  天津大学创建了“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已连续举办28届;

  连续5年的校园开放日——“海棠季”活动,深受欢迎;

  1997年创建的“周末音乐会”,被教育部确定为艺术教育三大模式之一,已经演出600余场,累计听众30余万人。

  面向国际,参加比赛、演出,成为天津大学、也成为中国一张交流名片。北洋合唱团还曾作为一支非专业大学生合唱团获得国际合唱联盟廿五年“世界合唱团”大奖。

  

  传承: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践行

  利用好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宝库,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

打造系列文化传承基地

  打造高端文化品牌,包括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北洋大讲堂”,使他们成为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

  

传统文化进社团、进宿舍

  依托“越剧研究会”、“星河棋社”、“兰亭书画协会”、“弓箭协会”等学生社团,通过举办“海棠季汉服表演”活动、“琴棋书画诗酒花”、篆刻“我的中国印”等系列活动,引导同学们关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宿舍为平台,以传统节日为契机,营造“家”文化,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关怀。

  

打造“知行”文化

  开展“保护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近30支实践队伍针对传统国学、中国风筝文化、古建筑文化等各个主题开展了形式丰富、内容翔实的社会实践活动。

  

  121年的办学积累,天津大学形成了独特的大学精神储备,也始终在坚守、继承和丰富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精神,这也成为未来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0241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