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时代新风韵”优秀美术作品展新闻发布会 中华文化促进会四届二次主席团会议在深圳召开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年会 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不断优化货源渠道,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 1
  • 2
  • 3
  • 4
 
专题新闻
政策新闻
本会要闻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导航栏目
本会简介
专题新闻
文化项目
会员单位
国际交流
佛教文化
公益活动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 专题新闻 -> 政策新闻
人大代表李香玲:加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14 13:46:30

李香玲111.jpg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新泰新甫中学教师 李香玲在2017全国两会山东团会议现场

3月13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记者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新泰新甫中学教师李香玲,她表示,国家应加强中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李香玲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一种重伦理价值取向,以扬善抑恶为核心,以真、善、美相统一为内容,以道德教化为目的的伦理型文化,对加强青少年的人文教养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但当前随着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复杂多变在提供信息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负面的对学生成长不利的有害信息,,出现了青少年三观不正、道德滑坡、责任缺失、盲目崇洋媚外、热衷过洋节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从全国来看,青少年崇尚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还不浓厚,对传统文化理解不深,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缺少一定规模和渗透力度。就传统文化教育而言,目前学校往往散落在思想道德课或其它课程中美德故事的讲读,大多停留在口头上的传教,缺少主题和系统性,没有足够的影响面。

李香玲说,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单一亟待改进。随着现代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信息传播方式的纷呈迭出,青少年接受社会信息的途径亦日益多样化。而传统文化教育大多仍停留在单一、刻板的课堂教育上,且相关精品图书少。调查显示有45.9%学生认为课本里面传统文化知识篇幅过少,80%的学生讨厌课堂宣传形式的传统教育。为此需要在全国中小学继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与此同时,李香玲建议大力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在青少年中搭建健康向上的伦理道德体系:设立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鉴于传统文化既有总体民族精神的传承,又有地方特色文化,建议因地制宜,在校本课程中专门安排课时,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教育课,把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化书籍导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大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份量,培养其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

李香玲建议,编制特色传统文化教材。除课堂上穿插讲解、校园里播放古曲、古乐、悬挂古代先贤的语录之外,建议相关部门组织力量,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编制一套易学易懂的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内容应当包括母语修养、文化传承、人格教育、伦理道德、创造性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了解历史风貌、民间风俗,参观历史文化遗址等列入传统文化教育课的学习内容,引导青少年积极向上。增强传统文化师资力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做到以身作则,践行传统美德。举办区青少年传统文化节活动。建议充分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书征文、主题演讲、书画展示、文艺展演等实践活动,使青少年亲身领会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0241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