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首页 -> 专题新闻 -> 政策新闻 |
张其成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之道
|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15 13:11:42 |
张其成,全国政协委员、国学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医文化研究院院长
问:张院长您好!您是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中医文化方面的教育专家,站在教育专家的角度,您能否跟我们谈谈咱们国家目前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上,还存在那些问题?
张院长答:目前,中小学及大学已经开始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社会力量办的各种“书院”也层出不穷,然而目前部分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杂乱无序、不统一、不规范、不系统的问题较为严重,国学经典碎片化,教育手段形式化;教学目的不清晰甚至曲解,没有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而不是为了应试拿高分;教学方法生硬僵化,学用脱节、知行不一;重视表面的形式仪式,忽略内容的体验应用;“书院”教育参差不齐,监管不到位;“国学”一级学科没有建立。
问:那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您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哪些提案?请您为广大网友简单介绍一下。
张院长答: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德树人,不是为了挣钱,也不是为了应试。由于目前社会传统文化教育目的的不确定,所以在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不统一、不规范,而且将经典国学精髓碎片化。同时,如何教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一个课题。目前很多学校都是利用课后三点半的时间,开设传统文化课,方法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增加了学生负担,有的社会办学班只重视内容和形式,却忽略了体验。
为此,我认为,首先要建立中国传统文化的终身教育课程体系。我们要传承的是优秀文化,要去除糟粕、取其精华。要精选出适合不同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以经典教育为核心,创新国学教育经典内容的方式,要熟读经典、感悟经典,不要让经典碎片化。
其次,要改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德行教育,尤其是儿童。要重视教育与实用相结合,不要采用知识灌输的方法。要把教学的成果融入家庭和社会的变化当中,这才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真正目的。
最后,要加强对私塾书院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监管。一方面要放开民间的办学限制,鼓励开放私塾书院,开放公益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对以赚钱为目的,违法违规的培训机构要予以取缔。要明确监管的责任主体,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从而制定终身教育的法律条例,把传统文化的教育列入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问: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中医药文化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在您看来要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中医药传统文化?
张院长答:我一直坚持“读经典国学以修心,传中医文化助兴国”,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上,我认为应该
1、文化主管部门将中医药文化纳入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中。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抓手之一,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设立有关“双创”项目,集中多学科力量进行交叉研究。
2、把中医文化对外传播作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中医文化走向世界,绝不仅仅是中医行业自己的事,应纳入国家战略。从国家战略、文化战略、产业战略等不同层面探讨中医药全球化之路。创新中医文化对外传播方式、途径、方法,切实提高传播效果。设立中医文化对外传播国家级研究项目。
3、培养中医文化传播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中医文化传播专业,培养既了解中医学又精通传播学的中医文化传播复合型人才。与国外高等院校合作开设中医文化海外传播学院,培养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传播人才。在中医院校中医专业学生中开设中英文双语或多语种中医课程,学习传播学知识,从中遴选中医文化对外传播人才。
4、加大中医药老字号品牌、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挖掘中医药老字号品牌文化的内涵。引导老字号品牌在不改变自己的品牌定位的前提下作合理延伸,避免盲目延伸。加大中医药申报世界非遗的力度,增加国家非遗中医药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加大对现有非遗项目包括资金在内的全方位支持力度。
5、大力发展中医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由于中医文化产业兼具文化产业和健康产业双重优势,需整合跨行业资源。创作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网络等中医文化产品。
问: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如何建构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张院长答: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传播、用户参与度等都是可以为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多便利的条件的,我觉得我们应该抓住机会,第一,在教育部所属高校成立专门的中医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在学科建设、国内外中医传播资源整合、中医国际人才培养、中医传播话语体系研究、中医对接世界先进医学、汇集国际中医友人智慧、谋略、建议、技术的智库等建设方面,提供政策、机构和专项经费的支持,使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认同体系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
第二,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认同研究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的现状与问题进行研究。
第三,在教育部协调下,整合并借助孔子学院、海外中医中心等海外平台,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认同研究的可靠度和权威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