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时代新风韵”优秀美术作品展新闻发布会 中华文化促进会四届二次主席团会议在深圳召开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年会 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不断优化货源渠道,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 1
  • 2
  • 3
  • 4
 
文化项目
“新时代新新风韵”优秀美术作品展
佛教文化
 
 
导航栏目
本会简介
专题新闻
文化项目
会员单位
国际交流
佛教文化
公益活动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 文化项目 -> 佛教文化
中国五大佛教名山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06 11:23:56
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为: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雪窦山
 
五台山
    五台山,中国佛教第一圣地。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
    汉唐以来,五台山一直是中国的佛教中心,此后历朝不衰,屡经修建,鼎盛时期寺院达300余座,规模之大可见一斑。截止2014年,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五台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寺院经过不断修整,更加富丽堂皇,雄伟庄严,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举世称绝,其中最著名的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罗睺寺。




普陀山
    普陀山是我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位于浙江舟山群岛,观音菩萨道场,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普陀山的海天景色,不论在哪一个景区、景点,都使人感到海阔天空。虽有海风怒号,浊浪排空,却并不使人有惊涛骇浪之感,只觉得这些异景奇观使人振奋。普陀山作为佛教胜地,最盛时有82座寺庵,128处茅篷,僧尼达4000余人。来此旅游的人,在岛上的小径间漫步,经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浓郁的佛教气氛,使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种色彩,也正是它对游人有较强吸引力的所在。





峨眉山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天下名山”,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峨眉山千百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




九华山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区约60公里,方圆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为黄山支脉,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

    九华山古刹林立,香烟缭绕,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九华山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旅游避暑的胜境。九华山现有寺庙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渐成为具有佛教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在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中,九华山独领风骚,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的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唐代大诗人李白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江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后人便削其旧号,易九子山为九华山。






雪窦山
    雪窦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四明第一山”,是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的弥勒道场。
    雪窦山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佛教名山,位于雪窦山心的雪窦寺,创于晋、兴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宋时名列天下禅院“五山十刹”之一,明时位居“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千百年来,香火旺盛,高僧辈出,与天竺天宁万寿永祚寺、南京蒋山太平兴国寺等9寺并称“天下禅宗十刹”,是弥勒的根本道场,中国佛教高僧太虚大师和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都认定,奉化雪窦山作为弥勒圣地,与普陀、五台、九华、峨眉,合称“中国佛教5大名山”。

    雪窦寺历史悠久,举世闻名,既是佛教名刹,又是旅游胜地,从古至今,高僧辈出,香火兴旺,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当年苏东坡在读了《雪窦颂古集》之后,向往之情油然而生:“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直到晚年,他还喟叹:“不到雪窦为平生大恨”。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0241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