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新时代新风韵”优秀美术作品展新闻发布会 中华文化促进会四届二次主席团会议在深圳召开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年会 多年的经营过程中,不断优化货源渠道,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 1
  • 2
  • 3
  • 4
 
文化项目
“新时代新新风韵”优秀美术作品展
佛教文化
 
 
导航栏目
本会简介
专题新闻
文化项目
会员单位
国际交流
佛教文化
公益活动
联系我们
 
 
   本站首页 -> 文化项目 -> 佛教文化
荀子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06 11:58:15

     荀子是战国时代的儒学宗师,也是当时最有学术成就和社会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孟荀列传”虽然对荀子事迹的记载相当简略,但对荀子却充满了敬意。然而,在儒学“道统”观念确立之后,荀子长期被排除在“孔孟之道”的儒学主流体系之外,甚至还要承受若干曲解、误解和批评。因此,如何为荀子确立其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至今仍是一个有学术意义的话题。




荀子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
      荀子对孔子相当尊重,而对孟子及其学派却有尖锐的批评。在某种意义上,他有把自己作为孔子正宗传人的意愿。以当时的社会影响而言,“孔孟之道”与“孔荀之道”并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以《荀子·尧问》一篇传达的信息而言,当时有一批荀子的崇拜者,他们甚至认为荀子就是“圣人”,即便与孔子相比较也毫不逊色。
  如果对这一变化的产生过程加以追寻,可以发现在“道统论”形成之前,荀子曾经拥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对荀子的批评声音在汉代也已经出现。唐宋以来,批评之声更是不绝于耳。那么,为什么历史上对荀子和荀学的批评能够持续这么长时间,而且观点那么尖锐呢?原因有三:
       首先,荀子对包括子思、孟子在内的儒学阵营的公开批判使得后世儒家无法搁置“孟荀对立”;
       其次,荀子的一些论断或者提法确实与孔孟之道有所不同,如他的历史进化观、性恶论、尊君隆礼论等,对孔子学说有沿革损益,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再次,也有后人对荀子的种种误解。比如,有人指责荀子对“尊君”思想的强调违背了儒家的君臣之道,就有误解的成分在其中。
  
而总的说来,荀子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1、荀学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荀子非十二子》的学术史、思想史价值应该给予发掘。
  2、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授居功甚伟。汉代儒学,不仅“礼学”出自荀学,“诗经学”乃至于“春秋学”都与荀学有关。清儒汪中著《荀卿子通论》认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并对荀子的“传经”作了详细考证,为经学史研究的学者所基本同意。当代大儒徐复观也曾高度评价荀子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3、荀子密切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充满事功精神。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在孔孟之下。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这说明他在坚持儒学的基本信念的前提之下,还在努力争取扩大儒家的政治空间。俯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荀子所体现的务实精神应该是汉代儒宗董仲舒的取法对象。他们都为儒学适应时代环境、进而寻求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0241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