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气”;
孔子讲的是要树“正气”;老子说的是修炼“清气”;佛家悟的是心平“和气”。正、清、和,这三气,显示了三家的异同归途。
二、谈“心”;
儒家讲的是要有“正”心;道家道的是自然“炼”心;佛家求的是修行“明”心。正、炼、明,这三心,反映了三家的异途同归。
三、讲学说;
儒家,注重修己治人,重在“治世”。几千年来一直被历代封建君王捧之为治国之道,被百姓视为精神和道德的粮食。仿佛似“粮食店”,一日没粮会感到腹中饥饿,水米不进,恐怕就会饿死。“五四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这个粮食店,该吃外国的洋面包,可是中国人的胃口就是不适应,到头来还是喜欢自己的馒头、大米饭。
道家,讲究宁静阴柔,重在“治身”。如同中药草,当人们面对生死、得失、烦忧、喜怒、哀乐,想要消除心中的愤怒、抑郁时,道家的学说便是最快的解决方法。那里不但有医治你身体疾病的中药,而且有着医治你精神创伤的良方。
佛家,讲求慈悲入定,求“治心”。侧重与人生出世观,虽然是“泊来品”,但几千年来,传入中国以后,经中国人的改造,早已融进了种种中国元素。他向一家“百货店”,各种商品应有尽有,你不妨进去看看,也许能得到不少有用的东西,也许你还能发现,人世间找不到的东西或情感,在那里都能找到,当你精神空虚的时候,也许会在那里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
四、论修养;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言“养生、遁世,穷万物”
佛家,悟“见性、救世,通万有”
五、觅智慧;
佛家讲的智慧是德行智慧。通过仁、礼、乐的教化,修身实践,尽心知性而知天。
道家言的智慧是心灵智慧。在自然无为中寻求和谐的处事之道。
佛家悟的智慧是解脱智慧。是无漏的大智慧,无执无欲,破茧出脱,直悟生命的本质。
六、殊途同归;
嵩山少林寺有一处供着佛陀、老子、孔子,三位教主的大殿。
殿中有一对联:
百家争理,万法统一。
三教一体,九流同源。
在点边的小室山上还有一副对联:
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
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