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
——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
(一)
架通四海、覆盖世界的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共享的大平台。但在这线上线下自由纵横、东南西北畅通无阻的网络平台上,究竟在共享些什么、该共享些什么?是方便了敌意的对抗、助导了喧嚣的恣意,是刺激了分歧的扩大、沸腾了粗鄙的生长?——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漫无边际的互联网大平台上,人类的科技成果不应该是误导自己反而深陷进了文化垃圾的角斗场,而是应该漫步于互联网的广阔舞台,彼此分享着文明的成果、助益着文化的精彩、交换着信息的丰富、促发着世界的美好。
这就是习近平主席2015年12月16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主张:
“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对于网络的主张,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也引用中国古语阐述说:“ ‘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这句文言出自《韩非子》,是在表明:应该紧随当下时机和趋势去做事,应该凭借既有条件和资本来建功,用好万事万物的性能,便能由此取得效益和成功。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互联网平台就是全世界、尤其是正在实现“中国梦”的中国必须用好的当下之机、物事之能。而互联网的特点就是便于沟通、瞬息万里,人类社会若想由此特点“获利其上”,就要随其势、因其资、用其能,就要在这个人类文明生发出的互联网大平台上,更加促进人类文明成果的进一步交流、丰富、优化、提升。
而习总主张里的、我们期待中的这个“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该是交流互鉴怎样的文化呢?
(二)
首先,互联网应该是一个优秀文化的共享平台。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在线下的各国各民族、在线上的互联网空间,都是既存在着促进公正平等、维护和谐友善、传递正能量的健康文化,也存在有煽动暴力冲突、混淆是非观念、裹挟负能量的垃圾文化。 而我们在坚守文化多元、包容并蓄的文化态度上,应该坚决鼓励健康文化的盛放,坚定反对垃圾文化的渗透,这应该是网络文明的基本共识,也是世界交流的基础原则。所以习近平主席在乌镇的小桥流水之畔对全世界的网络交融说,“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但文化本身也并非就是截然对立的正负两种,大量文化内容在对人的价值引导上可能是更偏为中性的,或许是亦庄亦谐的,或许是时雅时俗的,也就是说,是更为世俗化的,更为大众化的,这样的文化内容难以一刀切地定性它是该必然鼓励的、还是该定然反对的。——那么怎么判断我们每天接收的、浸染的大量文化内容,究竟是不是属于优秀文化呢?一个最本质的判别法就是:
优秀文化,从根本上是向善向美的、是在焕发人性之善、是具有引人更加热爱生活的精神力量;相反,垃圾文化,从骨子里是阴郁负面的、是在诱导人性之恶、是具备使人对社会更加失望的内在蛊惑力。
优秀文化的网络表达,是能使一个民族更具尊严、使一个国家更具活力、使每一个网络公民都更具幸福感和自豪感,使这一个国家凭借网络空间,对于世界更具吸引力。
(三)
第二,互联网更该是一个文化自信的共享平台。
文化自信,是一个优秀民族该具备的自觉心态,也是一个成熟国家该培养的民众意识。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只有建立起文化自信,才有网络文化的丰富表达,才有价值观念的有力彰显,才有民族精神的形象树立,才有国家道路的坚定选择。
一种先进的文明、一个富强的国家、一支优秀的民族,都该具有自身的文化自信。可以说,是否对自己的文化保持自醒自觉、自知自信,是社会文明进程的一种标志。 而在网络上,国家民族的文化自信就彰显为,文化交流里的积极、文化推动时的领衔、文化互鉴中的高质。
而对于正在构建网络强国的中国、对于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我们在互联网空间里的文化自信更是极为重要。那些千里之外的世界他国民众,是通过网络来打量中国、是透过网络文化来了解中国, 网络上传播了什么样的文化、表现了什么样的文化心理,那就是中国在信息化时代递给远方友朋的一张名片,也是陌生宾客快速判别中国的一个形象标签。而习近平主席在千年古镇乌镇上向21世纪的互联网提出,要“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那就是要自信地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自信的中华文化。
(四)
而文化自信的本源,又是来自于文化本身的优秀。这就是前文所说的,我们要在互联网上传播优秀文化,共享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 那么中华文化,当它作为世界上唯一流传至今并还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古文明,能从刻画甲骨文之前的神话时代、不绝奔流到属于网络语言的互联网时代,这种优秀性还没有被证实吗?中华文化颠簸过人类发展的几次文明阶段,而在当今又一次容光焕发、闪耀世界,正如我们每每看到的、那些来自千年前的智慧古语,被习近平主席频频用在最时尚创新的网络时代、展现在最文化多元的世界面前,这种“互联网 +传统文化”的跨界,不正是网络思维的实际呈现和文化自信的有力证明吗?
“互联网+中国文化”,那正是:足以改变时代进程的优质传播方式+历经岁月实际检验的优秀传播内容,那就是中国最优质的传播方式与最优秀的传播内容的精彩叠加!
中国的文化自信,促建着中国的网络强国。
习总提出的“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是要我们因时而动、顺势而为,“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使用好网络、传播好文化。从而,这个时代的世界,将呈现出更多优秀的文化、自信的民族,将打造出一份真正优质的网络、值得共享的平台。
|